第五届东亚运动会火炬
人体从事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都必须首先具备相应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锻炼也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现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人们若想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生理机能,就必须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发展运动能力的方法。
第16届亚运会“潮流”火炬
力量是人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人体的各种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几乎都是由肌肉收缩克服阻力产生的。力量被认为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肌肉力量在人体生命活动和体育锻炼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火炬
1.肌肉何积。
2.肌纤维类型。
3.神经调节。
1.动力性力量练习。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张力克服外界阻力的力量练习,称动力性练习。体育锻炼中所从事的力量练习多数是属于动力性力量练习,如各种哑铃练习、举重等。动力性练习主要是通过 不断增加运动负荷(阻力)达到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动力性练习时,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可促进体内蛋白质代谢,加强肌肉中蛋白质合成,提高肌肉的横断面积和毛细血管数量,使肌肉体积增加。对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时最好采用动力性肌肉练习方式发展肌肉力量。
1990年北京亚运会接力传递火炬
2.静力性力量练习。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未发生变化,而是维持某一特定位置的肌肉力量练习,称静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主要是发展肌肉在特定位置的肌肉力量,如武术中的马步站桩等。静力性车量练习方法比较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急性肌肉拉伤等现象,因此常用于肌肉康复练习。由于静力性肌肉练习时,肌肉收缩挤压毛细血管,造成肌肉缺氧,而且在大强度静力性练习时往往伴随着憋气动作,所以,对体育锻炼者来说,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要采用静力性车量练习,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尽量避免有负荷的静力性练习。
2016 年里约奥运会火炬
1.负荷。
2.动作速度
3.练习次数。
1.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
2.肌肉的兴奋性。
3.肌纤维类型。
速度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快速动动的能力,也称为无氧耐力。
1.糖的无氧代谢能力。
2.缓冲乳酸的能力。
3.耐受"酸"能力。
2012 年伦敦奥运会火炬
(1)反应速度的练习。主要是抽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对刺激信号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在练习时可采用不同的刺激信号,如声音、光等,使机体接受刺激并迅速做出反应,也可结合具体的体育锻炼项目有针对性地发展专项反应速度。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
(2)动作速度的练习。对体育锻炼者来说,动作速度多表现在一些成套规定的练习动作,如武术、健美、扭身歌。这些练习要求一定的节奏,如果动作速度不够,就会影响锻炼效果。而提高成套动作的运动速度主要是通过熟悉单个动作完成,因此,发展成套动作速度的关键是提高每个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各个动作之间的相互连接。
2004 年雅典奥运会火炬
(3)位移速度的练习。影响位移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频和步幅,快速小步跑、30米短距离冲刺跑等可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增加步频,而提高步幅的主要手段是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2000 年悉尼奥运会火炬
1.肺的通气功能。
2.血液的载氧能力。
3.心脏的射轿能力。
4.骨骼肌体的代谢能力。
5.肌糖原含量。
1.提高心肺功能。
2.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
3.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减肥。
1996 年百年奥运纪念火炬
1.最大摄氧量及其体育锻炼。最大摄氧量是指身体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每分钟摄入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量,最大摄氧量是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一般人的最大摄氧量为2-3升/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达4-5升/分,在进行有氧耐力练习时,可以最大摄氧量作为参考指标确定运动强度。对于身体机能状况较好的青壮年人来说,运动强度可相当于80%的最大摄氧量;对老年人则以采用40-60%的最大摄氧量强度发展有氧耐力较为合适。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
2.无氧阈及其体育锻炼。无氧阈是人体在进行递增性体育锻炼过程中,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转折点,这一转的点相当于一般人心率在140-150次/分时的运动强度。也就是说,体育锻炼时心率在140/分以下,主要是发展有氧耐力,心率150次/分以上,就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耐力。因此,不管彩用何种体育锻炼方式,只要是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心率最好不要超过150次/分。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火炬
3.常用的有氧耐力练习方法。提高有氧耐力最常用的方式为慢跑,其次还有游泳、自行车、滑雪等。如前所述,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强度不要太大,但要保证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一般每天活动的时间不要低于半小时,最好每于锻炼1小时左右。